Web3 的Social Media 是大家期待的嗎?

Lman’s murmur
Apr 27, 2022

在美國時間4/25這邊由 Twitter 董事會接受了真實世界的鋼鐵人 Elon Musk的出價 440億美金收購 Twitter。

這個事件給全世界從政治圈一路到社群鄉民等等起了非常大的想像空間和討論。

其中在區塊鏈圈,或者現在可以說是Web3圈,有不少的聲音會認為基於區塊鏈的Social Media可能是Web3的王道。

對於Web3的想像,我們追本溯源一下,大家公認最早是由 WWW 的發明者 Tim Bernard-Lee 在2006年提出,

一直演化到現在,大家對於Web3基本上都是相對於既有的Web2由諸多大企業所把持著的現象去做了一個對比的想像和推演,希望能夠更加去中心化,不是由企業或者政府所把持,能夠更以人為本。

有趣的是這些想像可以說是返樸歸真就是初始Internet的想像,這讓我想起了當年在台灣90年代所盛行的BBS文化。有經歷過的讀者可以一起回想一下並且對比現在正在進行式中的 Twitter 被收購後的想像及現行的臉書等等。

在那個 Internet 崛起不久,因此大多會使用網路的大多都是因為透過學術網路的洗禮而開始變成使用者,在當時是個連電腦開機都可能得教學的年代,使用者必須懂得一定程度的技能才能開始使用,對比想像現在區塊鏈你要先懂得下載和開啟錢包才能使用一般。

而使用者的擴散得靠一群熱血的玩家們不斷的推廣教學,在90年代從中山大學的網路組,交通大學的CCCA以及由筆者當年在成功大學創辦的CCNS都在做著這些工作。

以人為本,猶記得筆者在大二,成功大學甚至還由一群熱心學生群跟學校召開了類公聽會,目的是要求學校要能讓網路更普及讓更多人可以使用,並且在後續學校有回應 “我們有官方的BBS,校務人員都在那邊可以回應問題” 結果被當時的使用者一句話打臉 “但是,我們都在夢之大地不在計中啊”

這句話從現在看,不就是一種網路民主的表徵,雖然機器等基礎建設都在學校或者說政府,但社群民意的呈現成了一種自由言論和民主的象徵。

並且到了90年到中後期,BBS文化更為盛行,卻更加多元和民主,你是有錢人你可以花錢在報紙買廣告,把報紙當成你的 Twitter ,但魯蛇們卻也同樣可以在BBS上面的諸多版塊發聲並且效果不見得比報紙差。甚至當時還更加的匿名化(有但書,通常基於站方的自律及當時大多都僅接受學術網路的信箱認證)。

Web3 的 Social Media 對我或者甚至一群走過當年Pre-Web時代的老骨頭來說,可能會有一種 Deja vu 的感覺,只是現在有更多更成熟的技術,從區塊鏈,SSI(Self-Soverign ID)自主身分,到雲端及各種微服務所構成的各種基礎建設,確實是極有可能也合理會出現的新一代Web3 社群服務。

我們可以積極的來想像一下如果該有一個Web3社群服務該是什麼樣貌?

  • 不被單一大公司或者政府把持,這或許是一個設計良好的DAO有機會解決
  • 更以人為本,在W3C的 DID 已經逐步的在把這規範完善。(筆者的公司剛好是目前唯一在其中並且也積極貢獻原始碼的台灣公司)
  • 資料的互通性,毋須將資料集中在單一服務,而透過區塊鏈及 DID 來進行互通性。
  • 加密貨幣的流通,透過加密貨幣的全球流通性降低被單一地區,企業,政府所控制。
  • 區塊鏈會扮演重要角色,透過區塊鏈的特性可以讓這樣的服務更去中間化去中心化,進而達到無人能關閉和控制。
  • 全新的廣告機制,這部份開始有諸多新創和企業探討在Web3後,廣告的機制到底會是怎樣進行?以及會有更多基於 DID, NFT, 錢包的一級資料應用的想像空間。

所以我們也可以來觀察在鋼鐵人買下了 Twitter 並且私有化以後,是用什麼方式來發揮出 Twitter 的真實潛力,尤其是 Twitter 創辦人 Jack Dorsey 也認同由鋼鐵人來帶領會是更好的方向。

在大家的心中除了已經有諸多人萬眾一心的不喜歡臉書,對於一個 Web3 的 社群服務或者未來的Twitter 你有什麼想像呢?

--

--

Lman’s murmur

40 something, still having faith in Tech & trying to make some good impact to the world. Believe IoT & DLT can change the internet for good.